🥔
大家總説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,但什麼叫作 準備好了 ?
我想每週日晚上會來這兒讀著我的文章的人,一半以上是跟我們一樣背後沒有資源卻試著扭轉人生的人,
如果你還沒聽過那場改變我一生的演講「Why 30 is not the new 20」,請花15分鐘好好的給這場演講一個機會,
上週和一起工作十年像家人一般的夥伴聊到了30歲到40歲的規劃,讓我想起了這場演講,
演講者 Meg Jay 提到了創造有效的「身份資本」對於人生是很重要的,聽起來很抽象,但白話說就是選擇花時間在那些能夠「增加自我價值的事」,而不是把無謂的嘗試當作資本—
做一份可以不斷地被挑戰並從中進化的工作、在工作時間以外花時間學習完全不同領域的技巧、嘗試管理一個團隊、把那些明明重要卻沒人要做的爛事撿起來做⋯
這些都是很重要的「身份資本」,不過機會來了要「準備好」,我想說的:是光有「身份資本」是不夠的,我們還得不斷地累積自己的「身份信用」,
在創造身份資本的過程,其實難免會在職場上爭個你死我活,但別忘了,現在選擇怎麼對待那些你欣賞的人、與你不對頻的人、甚至是你看不順眼的人,都正在為你這個人未來的「身份信用」累積好或壞的評等,
信用可以單純的是—答應做好的事沒有落掉任何一件;也可能是哪個同事狀況不好、做事拖累了進度,你伸出了手拉他一把;也或許是明明不是你的責任卻要你扛的爛事,你選擇幫整個團隊扛起來;再可能是觀察到那些值得被看見卻不太會表達的好隊友,你選擇默默地推他一把;甚至職場外為每一個你重視的朋友不求回報地兩肋插刀⋯
那些當下看不見收穫的付出,都是在累積我們的「身份信用」,不管你信或不信—
機會來了要準備好,除了自有能力的「身份資本」,這些自身以外累積的「身份信用」才是真正讓我們說出「我準備好了」的最強底氣。
-
Chance favors the prepared mind, which have gotten not only his own identity capital but also identity credit.
-
能夠回到 @holtrestaurant 吃飯,和一群跟我一樣欣賞著這裡的人坐著唱聊生活—那是在台北繁雜日子裡屬於我們的樹洞。
-
#TenPMwithH